衢州翻译公司 衢州翻译公司 衢州翻译公司
123

集聚区精准发力破治水难题

衢州翻译公司推荐

  本报讯(通讯员 叶颖) “河道及周边环境变好后,家门口的风景也美了。”6月17日,走进新新街道后贻村,垃圾成堆、污水横流的现象,如今已经不再出现,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整洁的路面和绿树成荫的绿化。这正是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推进“五水共治”、共建生态家园带来的变化。

  “集聚区坚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,深入持续推进治水转型,将‘五水共治’进行到底。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“针对设施短板、机制短板、创新短板,集中开展了织网行动、碧水行动、减负行动、智慧行动、协同行动、保障行动等‘六大行动’,找准短板,精准发力。”

  继续提升截污纳管水平。开展园区管网管线大排查大修复大建设,尽早解决历史“欠账”问题,补上治水设施短板。在全面摸排地下雨污管网的基础上,对未实现管网覆盖的区域实施规划新建;因年久而破损严重的管道实施全面修复;建立完备的地下雨污管网系统并健全地下管网电子档案;加强治水设施的运维管理,定期对泵站、管网等设施进行检测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。目前,辖区内截污纳管基本实现全覆盖。

  深化长效保洁管理机制。东港街道创造性地建立了“东港模式”,探索出一条河道保洁长效机制。通过街道直管、职业保洁、科学保洁、长效督考、资金规范“五创新”,确保辖区内80公里长的河道的交界断面出水水质达标。“我们在此基础上,又建立拉网式立体化交叉巡督查机制。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。保洁员日常巡查、各级河长常规巡查、环保部门执法巡查、重点区域联合巡查等,以督查促整改、以快整改促深入推进、长效管理。

  利用生态技术,治理污染源。为保证河道保洁“无盲区”,园区抓好农村和企业污染源治理。区内38个行政村全面实现生猪禁养和农村垃圾“户集、组收、村运、统一进中转站”园区特色处理机制。园区全面完成印染、造纸、制革、化工四大重污染行业38家企业的整治提升任务,45家重点排污企业设置“阳光排污口”,构建了“一保二加三改”环境执法监测新体系,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4.36立方米,同比下降15%。

(   责任编辑:毛利霞)


热门城市:
区县翻译 :

在线客服

QQ客服一
翻译公司在线客服
QQ客服二
翻译公司在线客服
QQ客服三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