衢州职教全国大赛夺冠成就学生职业梦想
衢州中专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夺得一金两银
近日,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相继在天津、青岛等地落下帷幕。经过激烈角逐,衢州中专14数控1班江艺同学一举夺得计算机辅助设计(工业产品CAD)赛项全国一等奖,13数控(3)班毕家盛同学荣获全国二等奖,14建筑3班冯郑伟同学荣获计算机辅助设计(建筑CAD)赛项全国二等奖。衢州中专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夺金摘银,圆满实现“金牌梦”,这也是衢州职教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获得的“首金”。
据悉,这两项比赛有来自全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74个代表队共294位参赛选手。工业产品CAD比赛要求选手使用Inventor软件现场完成基础设计与设计创新两模块内容,设计智能机器人、飞行器及其包装箱、太阳能台灯三组产品。建筑CAD比赛要求选手不仅能用专业工具软件解决建筑施工识图问题,还能用计算机绘图软件处理图纸绘制问题,从识图理论和图纸绘制两方面考核参赛选手的建筑识图与绘图能力。
经过长期刻苦训练,选手们在此次比赛中表现出了高水准的技能,学生的设计、创新和实操能力实现突破,最佳选手以高于95%的准确度完成了全部内容,充分展示了中职学生的个人风采和技能魅力。
新闻回放
国赛首金的磨砺
学生竞赛获奖并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,而是源自于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,以及学生突出的竞赛实力。更不是一时的超常发挥,而是源自于长期以来的积累。
前些天,记者走访了这些获奖学生。在他们日常训练的工作室里,他们仍然在刻苦训练,不过他们下一步的目标,剑指世界技能大赛的浙江省选拔赛,力争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。
14数控1班江艺,这次一举夺得计算机辅助设计(工业产品CAD)赛项全国一等奖。眼前的江艺正在操作电脑进行练习产品设计,显得从容、镇定,略带一丝腼腆的微笑。“为了准备比赛,我们进行模拟训练,上午4个小时进行反复演练。”江艺现场进行了一番演示,只见左右手飞快地在键盘上点击,电脑屏幕上一个订书机的外形慢慢呈现。
“我的手速算比较高,参加完这次国赛才知道,一共有158位选手,有的人手速比我还要快。”这一次在青岛的现场比赛,对江艺来说也是一次与高手切磋的好机会。“比赛时间就是4个小时,都是高强度地紧张工作,不要说让手休息一下,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舍不得。”竞赛出来,江艺的手都已伸不直。
“宝剑锋从磨砺出”,当问到家里人得知获奖消息的情形,江艺坦率地说,“起初读职业学校爸妈不是很赞成,但我喜欢我学的专业,我在学校的表现也越来越突出,爸妈的想法也随之改变了,这次捧着一等奖的荣誉回家,我感觉沉甸甸的,因为我用实力证明了我的选择没有错。”
“获奖是我们的目标,但并不是最终目的。我们希望通过比赛和对学生的技能培训,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学习的兴趣,积累教师实训教学指导经验,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场地提高技能操作水平。”学校校长张玉琴说。
冠军教头的专注
连续5年辅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CAD比赛,共获全国一等奖1个、全国二等奖5个、省一等奖4个、省二等奖5个、省三等奖8个。程华伟,是衢州中专一名普通的机械专业教师,更是师生眼中的冠军教头。
“我带学生重在引导,掌握创新教法。”在程华伟看来,5年参赛从银牌终到金牌,是点滴积累的质变。“方法很重要,不管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面,还是竞赛队伍的机制方面,都要科学合理,挖掘出学生的潜力。”
在辅导学生竞赛领域,程老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教法。从工作室走出去的学生不仅成为市赛、省赛的佼佼者,还成为与大学生同台竞技国赛的夺金者。连续五年辅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CAD比赛屡获殊荣,先后有4位同学(郑奔、张灵超、毕家盛、冯郑伟)免试升学,帮助学生圆了大学梦。
甚至于2014年6月,他带队以1071.3的总分一举夺得第十届全国CaTICs网络大赛2D方向团体第一,力挫全国81所院校的478支大学生代表队,夺得桂冠。这让全国各大本科院校、高职院校师生对中职学生刮目相看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学生成功的背后正是老师的辛勤付出,得益于老师精心培育,程老师用行动诠释了中专教师的使命。
创业创新的坚守
技能大赛的金牌,映衬在“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”的大势之中,这得益于衢州中专扎实开展的创新、创业“双创”教育,让越来越多的学生铸就了自己的“出彩人生”。
在学校成立的“大器创业服务中心”,曾被省教育厅简称为“衢州中专模式”。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也曾实地考察创业创新基地,对项目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。这个中心自2011年5月6日启动之后,征集到小发明、小创意、小制作2000多项,创业计划书1500 余份,36项发明获国家专利,其中1项被授予国家发明类专利……
而且自2009年起,学校就对接浙江省创业创新大赛,每年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,之后,又面向全体教师举行创新大赛。目前,全校已有10个项目获全省创业创新大赛一等奖,15个项目获二等奖,共有12项小发明作品参加省级展览。有3项转让给企业,占总数的10%,转让金额达23万元。据不完全统计,这些小发明作品已为10余家小微企业创造高达500万元的利润,学校成为本地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支生力军。
“我们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,学校与市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,学生毕业进企业,有时候不仅仅带着技术去,还会带着自己开发的新产品、新项目一块儿去,受到了企业的欢迎。”学校实训与创业中心副主任郑军老师介绍说。
“创新其实并非高不可攀,老师学生身上都有创新的潜力。”校长张玉琴说,能从身边的细节处找到改进点就是创新。学校就是根据这样的思路,鼓励引导师生从学习、工作和生活的细微处,寻找创新的灵感。
随机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