淘汰“三低”带来的担忧:走橘园看转型系列报道之三
衢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,版权归衢州新闻网所有者,转载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!
记者 鲍涵 报道组 柳婧 俞锐
7月5日,衢江区廿里镇富里村村委会旁,59岁的村民廖土良坐在小板凳上和村民聊着天。几天前,镇里拆除了他家两亩多橘园,不用下地干活的他最近很“空闲”。
拆除橘园是经过廖土良同意的。“去年橘子的价格就不好,加上冻害严重,不少橘树都冻死了,估计今年的产量也不理想。所以镇里的干部介绍了项目情况后,我就同意了。”廖土良告诉记者。
原来,衢江区推进富里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项目建设,打造4A级现代农业+休闲旅游示范区。项目区位于衢江区江山港北岸,涉及廿里镇富里村、文塘村、石塘背村、里屋村、山下村和后溪镇江滨村。所以,该区域内的“三低”橘园(低质、低产、低效)要被淘汰。
廖土良收到两万多元赔偿款。而在项目建设进行时,他每年每亩还能收到租金,比如田地可以收到的租金等同于250公斤稻谷的市场价格,山地则是100公斤。
“我们也知道项目带给老百姓的好处,可我担心的是项目的实际进度,多久才能建好,带来的效益到底如何,能否达到我们的期望值。”廖土良吐露了许多村民心中存在的疑虑。虽然根据目前的政策看,项目建成后农户可以选择承包入股,自己当老板搞现代农业,也可以根据平整前土地的大小收租获利,但他们不知道,这到底能为村民带来多少经济效益。
57岁的村民宋荣林还有另外的担忧。“项目建设时,我家收的土地租金每年只有2000多元,所以家里人还得出去打工赚钱,可年纪大了,外出打工干体力活不是长久之计。”
富里村种柑橘的传统已有数十年。该村村民主任廖银良介绍,村里不少橘树种在山地之中,树龄多在30年以上,产量和质量都不理想。“不少农户想要放弃,却没有下决心,舍不得那一亩三分田。”衢江区农业局经济作物管理站站长徐锦涛分析,淘汰“三低橘园”是我市柑橘转型工作的重点之一,也是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。而对于世代种橘的农户来说,能否达到他们的期望值,真正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,则是工作是否顺利推动的关键所在。

随机文章